中医讲气的概念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,具有很强的活力和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,是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。
气的特点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最基本、最原始的物质,不断运动,十分活跃,无形可见。
【资料图】
气的生成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,再加上后天的水谷之气,肺吸入的清气通过肺,脾、胃、肾等脏器的综合作用而化生。
气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运动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,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,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,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。
所以,人体的五脏六腑、经络、皮肉、筋脉、骨、五官九窍无处不是气运动的场所。
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,气包括元气、宗气、卫气虚损,以及气的推动、温煦、防御、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,从而导致机体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者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现象。
气虚表现身体虚弱、面色苍白、呼吸短促、四肢乏力、头晕、动则汗出、语声低微等。气虚原因较多,比如先天不足、营养不良、年老体弱、久病未愈、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等。
气虚分类要细分的话,又有五脏不同的气虚,比如常见的肺气虚、心气虚、脾气虚、肾气虚等。
气逆(reversed flow of qi),指气机升降出入反常,应降不降,气机上逆,或横逆的病理变化。
临床以肺气上逆、胃气上逆为多见:
肺气上逆则咳嗽、气喘;
胃气上逆则恶心、呕吐、嗳气、呃逆等。
治疗:以理气、降气为基本治则。
关键词: